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埔里社臨時救護所

明治42年(1909) / 李釣綸家族付費授權提供

所謂的「赤十字社」就是台灣今稱的「紅十字會」,原為戰爭時期保護傷病者、俘虜為目的之國際協力組織,現也致力進行衛生保健、防災救災等人道救援工作。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成立於明治35年(1902),其事業範圍包括災害救護、「理蕃」事業中的救護、戰地救護、巡迴診療活動(肺結核防治、兒童的保健等)。1906 年上任之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,從1907 年起至1915年止展開蕃地討伐軍事活動,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開始受台灣總督府的囑託,由支部醫院中調派醫師及看護婦等組成救護班,針對「蕃地」受傷的軍警及隘勇等人員進行救護。依當時的臺灣支部的「臨時救護規程」,完成臨時救護班的組成,有常備救護員包含醫員 2 名、醫員代理 5 名(由本島人醫學校畢業生擔任)、看護婦 5 名、調劑員 1 名,主要的任務是作為輕傷患者收容及重傷患者後送的中繼站,除了在第一時間進行傷病者的救護,更診斷其是否需要緊急後送至設備更完善的醫院,以此降低軍警人員的損傷。

明治42年(1909),埔里社一帶進行隘勇線推進,與原住民發生武力衝突,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在此設立「埔里社臨時救護所」,當時《臺灣日日新報》報導「南投廳下埔里社臺灣支部臨時救護班」有醫員唐澤準吉、醫學校畢業生李玉書、李發隆、看護婦小山まつ、中原みつ、吉田とも、及台灣支部書記內田丑松」等(圖中第二排)。其中臺北士林名醫李玉書(二排右二)剛從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(今已改制成臺大醫學院),派至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擔任「醫員代理」,曾因此短暫停留約一個月在埔里社,所以擁有這張「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埔里社臨時救護所」的老照片,當年這個臨時救護所的位置,從其燕尾屋頂的樣式,推測有可能設在埔里社支廳。另老照片中第一排及第三排是受傷的警察與隘勇人員。

文物普查編號:54554-G-376485200A-10500C00S01-00004

回上頁最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