埔里街奉祝臺灣神社祭御輿担

昭和17年 (1942) / 陳瑞芳老師提供

日治時期臺灣的神社分為官幣社、國幣社、縣社、鄉社、無格社五個位階。臺灣第一個「臺灣神社」(也是臺灣唯一的官幣大社)於明治34年(1901年)10月舉行鎮座祭後,開啟臺灣神道教的信仰文化,各地也興起設立的熱潮。昭和9年(1934)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發佈「一街庄一社」的設立方針,進一步擴展提倡神道教,以強化培養民眾忠誠愛國的精神,隨著戰事的激化,臺灣人被要求進行神社參拜、神社奉仕,甚至舉行神前結婚。

圖為昭和17年(1942)10月28日埔里街奉祝臺灣神社祭,能高神社進行盛大的祭典儀式外,還有熱鬧的抬日本神轎遊行遶街活動,參與抬神轎(稱為御輿担)的學童們在能高神社正殿前笑顏合影,每個人頭上都綁著頭巾。目前發現當時就讀埔里北國民學校高等科的蘇志乾、潘明昭等人及溪南國民學校,都保存有這張珍貴的老照片。數一數能高神社共有3頂十分精美的神轎,4位神道教的神官(立於神轎前),最前排左一為著夏季白色文官服的丸大好光校長。此外,明神鳥居右邊的紙提燈上,寫有「獻燈  川西常吉」(埔里煙草賣捌人)等字。

此外,明神鳥居右邊的燈籠上,寫有「獻燈  川西常吉」等字,川西常吉原是霧社分室的警部,約昭和14年(1939)2月退職後,於昭和15年(1940)7月被指定為埔里出張所煙草賣捌人,昭和16年(1941)7月也被任命為埔里街協議會員。

文物普查編號:54554-G-376485200A-10500C00S04-00005

回上頁最上方